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事件监测报告编制要点

日期:2025-03-22 21:21:11

来源: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以下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事件监测报告编制的核心要点及框架建议,结合法规要求与实务操作整理:

一、报告标题与基本信息

1. 标题  

   明确项目名称+事件特征+监测报告(例:"XX高速公路K25+300段滑坡灾害水土流失监测报告"

2. 基本信息  

   - 项目概况:建设单位、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开工/竣工时间

   - 事件背景:发生时间、地点、初步损失描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破坏等)

   - 监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技术负责人信息

   - 编制日期:报告提交截止时间及版本号

二、法律依据与技术标准

1. 政策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 生态环境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规程》(HJ 76-2017

2. 行业标准  

   - SL 365-2015《水土流失监测技术规范》

   - DL/T 5129-2013《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

三、监测目标与范围

1. 核心目标  

   - 量化评价水土流失强度与范围

   - 识别灾害成因及发展趋势

   - 评估防治措施失效点及应急补救效果

2. 监测区域  

   - 主体工程区、施工弃土场、堆料场及周边2km缓冲区

   - 重点关注滑坡体、泥石流沟道、崩塌危险区

四、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常规监测指标

| 类别 | 监测项目 | 测量频率 | 仪器设备 |

|------|----------|----------|----------|

| 地表水 | 流量、含沙量、浊度 | 每日3 | 超声波流量计、激光粒度仪 |

| 土壤 | 剥蚀量、容重、抗剪强度 | 每周1 | 标准贯入试验仪、环刀取样器 |

| 气象 | 降雨量、风速、蒸发量 | 实时传输 | 自动气象站 |

 (二)应急监测强化项

1. InSAR遥感监测  

   - 利用Sentinel-1卫星数据(分辨率10m)每周生成形变图

2. 无人机航测  

   - 多光谱相机(分辨率0.5m)拍摄受灾区域三维点云

3. 地下水动态  

   - 布设水位监测井(间距50m),采用WTZ-206型振弦式水位计

五、危害事件分析

1. 成因机制模型  

   graph TD

   A[降雨触发] --> B(松散堆积物饱和)

   B --> C[重力作用]

   C --> D[边坡失稳]

   D --> E[滑坡/泥石流]

   ```

2. 经济损失计算  

   - 直接损失:损毁房屋面积×当地造价(元/m²+ 农作物绝收面积×市场价

   - 间接损失:停工工期×日均产值 + 环境修复预估费用

六、应急响应与处置

1. 四级预警标准  

   | 等级 | 监测值 | 应急措施 |

   |------|--------|----------|

   | 级(红色) | 剥蚀量>50t/km²·d | 立即停工,启动防汛级响应 |

   | 级(橙色) | 剥蚀量30-50t/km²·d | 限制施工车辆通行,加固临时边坡 |

   | 级(黄色) | 剥蚀量10-30t/km²·d | 加密监测频次至每日2 |

   | 级(蓝色) | 剥蚀量<10t/km²·d | 维持常规监测 |



2. 典型处置案例  

   - 案例1:某铜矿尾矿库溃坝事件  

     - 应急措施:采用GEOTUBE土工管袋构筑临时拦挡坝(设计高度15m

     - 效果验证:72小时内将泥石流流速从28m/s降至4m/s

七、责任认定与整改建议

1. 责任划分矩阵  

   | 责任主体 | 违规行为 | 法律条款 | 处罚建议 |

   |----------|----------|----------|----------|

   | 施工单位 | 未按方案设置截排水沟 | 水土保持法第五十八条 | 罚款20万元,责令限期整改 |

   | 监理单位 | 未核查监测数据真实性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 吊销资质证书 |

2. 整改措施  

   - 限期完成以下工程:  

     1. 修建三级沉淀池系统(停留时间≥2h

     2. 铺设植被混凝土护坡(孔隙率≥30%,草种存活率≥90%

     3. 安装自动清淤装置(处理能力≥5m³/h

八、监测成果应用

1. 数字化平台建设  

   - 开发BIM+GIS融合系统,集成实时监测数据与应急预案

   - 功能模块:灾害模拟推演、风险预警、移动端巡检APP

2. 后评估机制  

   - 3个月内完成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

   - 编制《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

九、附件清单

1. 监测点位布设图(CAD格式,比例尺1:500

2. 原始监测数据表(Excel数据库,含时间戳)

3. 现场照片与视频资料(UTC时间标注)

4. 第三方检测报告(CMA资质认证)

十、编制注意事项

1. 时效性要求  

   - 一般事件:7个工作日内提交初报

   - 重大灾害:24小时内报送速报,5日内提交详报

2. 争议处理  

   - 对监测数据存在异议时,采用ICP-MS法进行重金属含量仲裁检测

3. 档案管理  

   - 建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备份,保存期不少于10

该框架符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规程》(HJ 76-2017)要求,特别强化了应急响应机制与数字化应用内容,可有效支撑建设单位履行水土保持法律责任。实际编制时应根据具体项目特征进行参数调整,并附具第三方专家审查意见。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

Baidu
map